电信行业用工政策方面的原因
因为国家的电信行业重组,中国移动1999年从当时的中国电信里剥离出来,最早一批划拨过来的都是正式员工。由于上级移动公司的限制,某县电信行业正式工每年的增长人数极少,主要增长渠道仅为每年的应届重点大学毕业生,一线基层岗位的人员补充来源基本枯竭。由于大学毕业生渠道招聘的正式工整体素质高,进入企业后基本分配在技术含量较高岗位以及初级管理岗位,按照后备管理干部的要求进行培养,这类正式工极少分配在生产一线的营业、客户服务、话务、网络维护等岗位。但是随着移动通信事业的飞速发展,移动用户出现突破性增长,基层岗位工作量越来越大,人员要求越来越急迫,这促使某县电信行业通过招聘劳务工来满足一线岗位的工作需求。
下表给出了2005年一2009年某县电信行业两种用工的增减情况。
劳务派遣用工增减 align=absMiddle src="upfiles/edit/201206/20120628203149.png">
表4.近5年某县电信行业用工增减情况
从上表可以看出,2005年至2009年,仅8人,减少2人;而劳务工累计新增高达1%人,累计减少74人。这5年新增劳务工数量是新增正式工的近25倍。
劳务派遣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方面的考虑
招聘劳务工一个明显的好处显然是其为企业大幅减少人力资源费用,为企业缩减成本。从前文的数据中可以发现,劳务工的工资待遇、福利保障等要明显低于企业的正式员工,人均劳动成本不足正式工的二分之一。而且劳务工能胜任大部分的工作岗位,大量招聘劳务工可以明显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使用劳务工为企业创造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从目前某县电信行业的实际情况看,劳务工都已成为企业中一线营业窗口、话务服务营销、网络建设维护、业务营销、客情维护、后勤支撑等各类岗位的骨干力量。目前大部分劳务工普遍具有大学学历,经过一定期限的培训上岗后,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掌握了一定的技能,都能按岗位要求完成任务。其中部分优秀人员爱岗敬业,很多工作多年的劳务工均能把自己看作是企业的一分子,逐步成长为营销能手、技术骨干及基层班组长等。他们为企业创造了明显的经济价值,并不输于正式工。
劳务派遣,企业管理的灵活性方面考虑
目前的一个实际情况是正式工与企业具有事实上的终身雇用关系,正式工目前的退出机制不够灵活。企业中正式工队伍过多必然不利于整体管理的灵活性,目前电信行业还处在飞速发展的阶段,等到行业步入平稳乃至遇到经济的寒冬需要裁员时,必然会遇到巨大的阻碍。
而劳务工的使用给企业的管理带来了更多的灵活性。企业可以根据每年的业务发展情况,灵活制定计划,从社会上招聘劳务工解决人员短缺问题。
下表为近几年某县电信行业业务发展情况:
表5.近4年某县电信行业业务发展情况
劳务工并不直接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而是统一与劳务中介签订合同,其薪酬、各类保险由企业支付给劳务中介,然后由劳务中介负责发放、缴纳。同时劳务工退出机制也相对灵活,辞职的劳务工其相应的社会保障关系也一并由劳务中介负责办理,使用单位只需支付相应的管理费用即可,这种人力资源操作方式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管理成本,增加了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