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由于制度上的原因和劳动者自身的有限理性,人力资本存在“异 化”倾向和“异化弹性”,从而形成人力资本外流。我国目前是人力资本外流十 分严重的国家,结合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用发展的眼光分析我 国的人力资本外流问题,可以探知这种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从而采取积极的措 施抑制人力资本外流,为经济增长提供不竭的动力。
论文关键词:人力资本 外流 劳动价值论 剩余价值理论
自 20 世纪 50 年代末始,人力资本理论在舒尔茨、明塞尔、贝克尔等人的努 力下得以确立并逐渐形成。 随着罗默的知识积累模型和卢卡斯的人力资本溢出模 型的推广和使用,人力资本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人力资本属于西方经济学 范畴,是指人们在教育、训练、获取信息、移民和维护身体健康等方面的支出所 形成的资本。威廉·配第曾指出:“土地是财富之母,而劳动则为财富之父和能 动要素”。按照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价值本身除了 劳动本身没有别的任何‘物质’”,“作为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 品的价值”。按照劳动的运作形式不同,将劳动分为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在当 代,由于知识作用的大大提升,特别使活劳动的复杂程度和创造作用以及与此相 联系的人力资本的作用日益增强。劳动力资本是劳动力商品概念的逻辑延伸,是 指“劳动者对自己劳动力要素的资本所有权”口,包括对其自身具备的体力、知 识、经验、能力等方面的所有权。因此,劳动力资本也同样可以分为从事简单劳 动和从事复杂劳动的劳动力资本。在一定程度上,从事复杂劳动的劳动力资本可 以看成是西方经济学范畴的人力资本。 就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而言,人力资本正在迅速超过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源,成 为各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动力。现阶段,我国人力资本外流的现象十分严重, 中国人事部的最新数据显示,从 1978 年改革开放至 2006 年底,中国出国留学人 员总数约达 107 万人,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仅为 27.5 万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 的《2007 年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指出,在国际移民大潮中,海外的中国大陆 专业人才超过了 30 万人,许多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精英。中国现在已是全世界 人力资本外流最严重的国家,而且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如果从劳动价值论、 剩余价值理论的角度来分析我国当前的人力资本外流问题, 可以发现其深层的原因。
一、人力资本的“异化”与人力资本外流 人力资本的“异化” 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劳动力资本不是其所有者即雇佣工人的资 本,而是占有者即资本家的资本,即劳动力资本存在“异化”问题。许多学者认 为,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下,非公有经济中由于资本与雇佣劳动关系存在,即剥 削与被剥削关系存在,劳动力资本也存在“异化”问题;在公有经济中由于资本与雇佣劳动关系不存在,则劳动力资本不存在“异化”。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还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不断追求剩余劳动、剩余 产品,因为剩余劳动、剩余产品“是整个社会发展和全部文化的物质基础”。 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和周其仁都把人力资本与其所有者的不可分离性看作 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但是产权包括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转让权、收益权 等多种权利,因此从产权的角度来说,劳动力资本和人力资本与其所有者具有一 定程度的可分离性。在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实现其资本价值的过程中,由于服从、 妥协或是无意识的作为而损失或让度了部分产权,客观上存在着“异化”倾向。 只是相比较而言,普通的劳动力资本在与企业的博弈过程中往往处在弱势地位, 在大多数情况下更愿意遵守契约;人力资本则由于其能力资本高、增殖性强,在 与企业的谈判中相对更加主动,甚至对契约会产生一定的背叛性。这样,普通的 劳动力资本由于其能力资本弱,其“异化弹性”相对较大,而人力资本则由于其 能力资本强,当对其不利时能够有更多的选择,比如离开企业另谋高就,其“异 化弹性”相对较小。由于不同的制度安排和所有者自身的有限理性,人力资本仍 然存在弱化或“异化”问题,只是在合理的制度安排下,其“异化弹性”相对较 小。作为主动性的特殊资本,只要存在“异化”倾向,人力资本肯定会从“异化 弹性”较大的地方流向“异化弹性”较小的地方,如果超出国界,从一个国家流 向另外一个国家就形成人力资本外流。
二、人力资本外流的原因分析 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这是价值规律的根本要求。人力资 本作为一种特殊商品,从一个部门来说,它的价值量是由该部门的社会必要劳动 时间决定;从世界范围来说, 它的价值量是由国际范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因此,从国际范围来考察,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人力资本的价值低于其应有的价 值,长期出现与价值规律不符的现象,在政府不采取措施的情况下大量的人力资 本外流成为必然。 这样, 对于人才流人国, 是以有限有偿的人力资本现期投人(较 好的经济待遇、生活与工作条件、业务培训等),获取了超额的投资收益。而对 于人才流出国,则是在进行了大量人力资本投资之后,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收益。
按照剩余价值理论,人力资本能创造大于自身的价值,即剩余价值。在知识 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创造的剩余价值更是存在累进性,加上其自身所具备的外溢 性,与它的贡献相比,人力资本对剩余价值的索取明显存在反差。在发达国家, 拥有技术和知识的劳动相对于资本而言逐渐成为稀缺要素, 劳动雇佣资本正逐步 取代资本雇佣劳动。 人力资本的所有者理应在获取工资的同时取得其资本部分产 权出让的收益,以分享剩余价值作为投资回报。发达国家的人力资本可以通过企 业利润分享制、企业价值分享制、企业所有权分享制等方式参与剩余价值分瓦, 而这恰恰是许多发展中国家所不具备的。 马克思指出:“劳动力的、资本的和土地的所有权,就是商品”,这些不同 的价值组成部分所以会分别属于各自的所有者, 并把这些价值组成部分转化为他 们的收人的原因。因此,价值源泉与价值分配是两个不同的范畴,虽然人力资本 的经济价值依附于劳动力,但在可分配收人中,从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全体和个体 来看,其收益权并不能完全实现。而在不同的制度安排下,等量投资并不能取得 等量收益,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收益存在差异。但人力资本作为主动性资本,其所 有者必然要追求收益最大化而形成人力资本流动, 我国的人力资本外流正是这一 问题的集中表现。人力资本素质越高,则出国的预期收益越高,从而导致大量的 精英滞留国外,其中很大一部分形成永久性的人力资本外流,将会对我国未来的 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三、抑制人力资本外流的思路及对策 按照国际通行计算方法,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飞阶段,出国留学人员的回归 人数与滞留人数比例的最佳状态是 2:1,这个比例被称为“最佳黄金回归比 例”。在现阶段,中国与其它发展中国家一样,很难彻底摆脱人才国际流动中的 不利地位。我们可以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中得到某些启示,将 消极因素转变成积极因素, 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就能够减少人力资本外流及其造 成的损失。 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但劳动的内涵、 外延和具体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脑力劳动与复杂劳动日益居于主导位置。从整个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看,人力资 本对社会的价值贡献具有“马太效应”的增长趋势,使生产的收益呈递增状态。
更有意义的是,在不可再生资源匾乏时,人力资本积累还可以促使人们创造或发 现新的资源作为替代物,这对存在严重资源隐患的中国尤其具有重大意义。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劳动力发挥作用的结果,不仅再生产出劳动力 自身的价值,而且生产出一个超额价值。这个剩余价值就是产品价值超过消耗掉 的产品形成要素即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价值而形成的余额。 ”在商品经济的社会 中,剩余劳动表现为剩余价值的形式。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同样存在剩 余价值。只是在新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我们如何来看待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 卢卡斯将人力资本的增长看成是经济增长的引擎, 中国要想实现经济的可持 续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就必须加大对人力资本存量的有效投资,同时 采取积极的措施有效地抑制人力资本外流,为经济增长提供不竭的内生动力。 首先,加快国内经济发展,保持稳定、宽松的社会、经济与政治环境。只有 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才能留住人才,同时吸引外流的人力资 本回流,初步改变永久性人力资本外流与过渡性人力资本外流的比例,最终彻底 扭转人力资本外流现象,实现人力资本的双向与均衡性流动。 其次,进行制度创新,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加大人力资本参与剩余价值的 分配比例,同时把对剩余价值分配的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结合起来。这实际上也是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 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基 本的内容。劳动者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创造了一种公平正义 的保障机制网。 第三,建立健全人力资本市场配置机制,促进人力资本的合理流动。人力资 本的合理流动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前提和基础,政府应积极创造良好的条件, 消除对劳动力的自由迁移、流动和职业的自由选择上的障碍,使人力资本保持强 大的创新能力和经济自由选择权,促进人力资本在国内各区域之间的合理流动。 第四,把“绿色通道”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并逐步加以完善,吸引人力资 本和激励海外高层次留学人员回国服务。 海归“绿色通道”的建立是对保障留学 人才合法权益的很好定位,但政府还可以把它上升到立法层面,以便更好地吸引 海外人力资本的回归。
另外,要科学地设计用人制度,为人力资本的个体价值实现提供良好的制度 发展空间;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应尽快建立以能力评价为基础、业绩考核 为核心的科学的人才评价标准;加大教育投资,增加人力资本存量,以及时弥补 人力资本外流所留下的空缺;实行各种优惠政策,极力鼓励人力资本创业。 从数量上看,中国的人力资本外流已居全球之冠,顶尖人才的流失给我国的 国际竞争力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 运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 余价值理论,用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如果采取积极 的措施有效地抑制人力资本外流,将会为我国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